日前,人社部发布公示,拟增加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装修管家等17个新职业股票线上配资网,以及黄金鉴定估价师、旅拍定制师、智慧仓运维员等42个新工种。
新职业紧跟社会技术变革和群众消费新需求,如同一面镜子,映射出产业升级的新趋势、社会发展的新活力。这些职业究竟新在哪,他们的日常工作是什么样的,又有哪些技能新要求?一起走近新职业从业者,聆听他们的劳动“新”故事,观察这些新职业背后的产业变革及消费需求。
图景一:
技术变革开辟职业新赛道
毕业于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姚思健,在广州千机海纳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千机科技”)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工作,日常专注于无人机编队表演业务,主要工作内容是对接客户需求、考察飞行场地、规划飞行路线、操控地面站系统等。
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姚思健。
这几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无人机表演已经成为拉动消费的新增长点,姚思健所在企业的无人机编队表演业务也变得越发繁忙。每当接到一个表演任务,姚思健首先会到现场踩点,编制详细的报告,根据场地情况确定好执飞架次,再与创意团队沟通表演图案的设计,最终通过编程进行飞行路径规划。正式表演前,执飞团队通常还要提前试飞彩排,遇到不合适的情况及时调整。
在姚思健看来,一名合格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掌握无人机操控技能仅是最基础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具备编程能力。“将表演图案生成无人机运动轨迹、设置灯光效果和音乐卡点,都要通过编程实现。”从业以来,令他感受最深的是无人机表演的元素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变得越来越多元,这就要求从业者具备较强的创新创造能力,“比如现在无人机可以搭载烟花配合表演,我们就要去想如何搭载烟花呈现效果更好”。
与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一样,同样是技术变革下产生的新职业还有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智慧仓运维员。这些职业为劳动者开辟了就业新赛道,对技能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谢沛成正在利用AI修改图片。
谢沛成是广州灵创互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灵创互娱”)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这些年,AI发展很快。我们工作中常常借助AI工具。”谢沛成介绍,起初,只有国外的大模型可供使用,只能用英文校正或者给出关键词,这就要求操作者具备双语能力。后来,随着AI发展,可以直接输入中文,创作思路逐渐从对英文指令的琢磨,转变为对文字的思考,创作欲和表达欲也变得更加重要。
AI动画制作是个全新领域,没有现成的“范本”,制作工具软件也不断更新换代。“根据不同项目、不同场景,需要挑选不同的AI工具。”谢沛成介绍,每个软件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擅长领域,比如有的适合打造IP形象,有的适合制作玩具相关动画,有的则擅长进行预演。因此,他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每个软件的用法。
“此外,传统方式是直接根据想法绘图,先构思最终呈现的样子,这个过程非常烧脑,但只要从0做到1就行。而用AI时,先想象想要的画面,让它生成多张图,再从中选择喜欢的,这个过程很快,新人也能做到。但后期精修难度大,需要将上百个细节进行优化,这很考验专业能力。”谢沛成说:“虽然如今有了AI辅助,但从业者仍需要有扎实的美术设计基础、创作力和导演思维,只有具备多元技能才能得心应手。”
近年来,物流行业从业者傅国强也实现了“智慧化转型”,从传统物流仓设备维修工升级为智慧仓运维员,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一座2.4万平方米的智能仓储中心,正是他如今的工作场所。
傅国强在巡检智能分拣设备。
围绕该中心的5个智慧仓,傅国强每天到岗第一件事,就是对分拣打包一体机、快递智能集包流水线等物流自动化设备进行巡检。在智慧仓批量打包区,一名工作人员将物料投放进“分拣打包一体机”,机器臂将平面纸板折叠成型为立体纸箱,两名工作人员将填充物和眉笔放进纸箱后,流水线自动封箱、贴胶带、贴面单,一气呵成。傅国强走近机器,检查运行数据是否正常,用手触摸电机温度。他说,分拣打包一体机能完成投放、分拣、打包、复核等工序,1分钟完成25件,1小时达到1500件。
对他而言,相比传统仓库运维员,智慧仓运维员有更多挑战。“前者工作对象是仓储设备这类‘硬件’的检修维护,后者则兼顾了‘软、硬’件,工作时要胆大心细,一旦操作失误导致仓库断网,将影响很大。”傅国强说。
图景二:
消费新需求催生新职业
对装修一无所知,无法随时跟进施工进度,装修管家可以为你全程服务;出门旅游既想拍出专业照片,又想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可以找旅拍定制师进行个性化定制;想让养老变“享老”,养老服务师能帮助量身定做科学养老方案......新职业清单中,还有一些职业是源于大众的消费新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装修管家小潘正在客户家中进行瓷砖验收工作。
装修管家小潘的工作就迎合了大众对个性化装修服务的新需求。6月20日一早,小潘从佛山的家中出发,驱车来到位于广州市南沙区的客户家中,现场督导施工。“如果声音清脆空洞,就很可能存在空鼓现象,需要进行修复。”小潘手拿空鼓锤,一边小心翼翼地轻敲瓷砖,一边仔细听着声响。进行墙面瓷砖验收是他当天的任务之一。
在小潘看来,装修管家首先要对装修的各个板块非常熟悉,比如水电、泥木工程等。此外,在服务的过程中,小潘发现,智能家居已成为家装的新趋势。因此,他也常常会学习智能家居知识,购置各类智能家居设备进行试用,“只有提前熟悉了相关功能,才能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从事摄影行业十余年的苍茫(化名)眼里,做好服务同样重要。近年来,随着旅拍的兴起,苍茫从静物摄影转型为旅拍定制,目前供职于广州永庆坊的花想容国风写真旅拍店。他说,现在许多游客并不满足于走马观花的打卡式拍照,而是想要沉浸式体验当地文化,拍出更具故事感的照片,“兼具服务与创作的旅拍定制师应运而生。”
苍茫(右)正在为客户拍照。
“旅拍定制师,就像是一位拿着相机的导游,有技术也要有温度。”苍茫如此形容这个职业。每当游客走进旅拍店,这时他的工作就开始了。“我们首先要与客户沟通交流,了解对方的喜好和需求,再为其选择合适的妆造并定制拍摄场景和线路。”苍茫介绍,与传统摄影师只负责拍照不同,在拍摄过程中,旅拍定制师不仅要懂得寻找合适的拍摄场景、指导客户摆姿势,还要具备丰富的旅游文化知识。
在养老行业,有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养老服务综合需求评估、方案制订与实施、照护技术实施与培训指导等工作,满足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高品质要求。这类专业人员就是今年被确定为新职业的养老服务师。广东颐康达医疗养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颐康达”)的陈晓敏就是其中一员。
陈晓敏(右)与长者愉快交流。
多年来,陈晓敏在社区和养老院从事养老服务工作,直到2024年加入颐康达公司,逐步从一线服务转向综合管理,现在她的工作涵盖养老需求评估、方案制定、资源链接等。
陈晓敏说,起初她被“助人自助”的理念吸引,后来在社区和养老院的工作中,她发现养老服务不仅仅是基础照料,更涉及心理关怀、政策落地和资源整合。在长者家中,她了解了长者的身体健康、就餐方式、就医、卫生保洁等情况。鉴于长者身体硬朗,能够生活自理,陈晓敏征求长者意见和需求后,制定了养老服务方案,“服务选项中有助洁、陪医、陪同外出、代购等,长者对卫生清洁有更迫切需求,我帮助长者用手机提交申请,这样一来,长者每周便有保洁上门服务,家居环境更加卫生、干净,长者心情更愉悦。”
如今,科技服务养老成为新的期盼。“适老化改造、智能化养老设备操作是养老服务师需要掌握的新技能。”陈晓敏发现,要营造长者舒适的生活环境,居家适老化改造很有必要。比如洗手间扶手、冲凉椅、防滑垫、起夜感应灯等设备的安装规划,都要根据长者的身体状况、身高、使用习惯等设计方案。她曾为给父母家装扶手,特意研究不同把手类型,只为找到最贴合老人需求的方案。
政策扶持
推动新职业技能人才健康发展
新职业“入编”后要实现健康发展,少不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近年来,新职业、新业态在广东快速成长。作为用工大省,广东在推动新职业技能人才发展方面举措不断,并走在全国前列。
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新职业技能人才培训评价,积极推进“一试双证”。技能人才通过在人社部门备案的有关行业和企业组织的考核,就能同时获得人社部门认可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及由有关行业和企业出具的职业认证证书。此外,广东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制定了评价规范,带动行业技能人才培养成长,努力打造行业技能生态和技能人才链。
在助力新职业发展上,广东成果显著。2020年底,“人工智能训练师”被正式认定为新职业并纳入国家职业分类目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金融、教育等多个行业的广泛应用,对人工智能训练师的需求日益增长。2024年8月,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编制并发布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省级特色职业培训包,这是全国首个由省级人社部门正式发布的地方特色职业培训包,为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长期照护师是围绕长期护理险发展起来的新职业工种,主要服务享受长期护理险待遇的人员。广州作为全国首批、省内唯一的长期护理险试点城市,早在2017年就试点实施长期护理险制度。今年6月,广东首场长期照护师(五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在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举行。考试包括笔试和操作技能考核两部分,共102名考生参加,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
来源:南方工报、广东人社
股票线上配资网
嘉多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